翁方纲相关论文
学有汉宋,诗分唐宋。唐宋诗之争贯穿了整个清代诗学史。乾隆年间,翁方纲提出“肌理说”,主张学习细密的宋诗,于宋人尤其推崇黄庭坚。......
黄易曾主动赠予翁方纲金石拓片并向翁方纲分享访碑雅事。翁方纲在黄易本《熹平石经》拓片上的题跋为黄易本最终被确立为宋拓本奠定......
我国名人手稿存世量众多,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文献,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和学术研究价值。由于纸质、保存不当等原因,大量手稿酸化脆化严......
翁方纲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金石学家。其金石学研究主张“鉴赏之考订”,为金石鉴赏派代表。其金石书法艺术研究使金石学摆脱“羽翼经......
摘 要:康乾时期,整个书坛推崇赵董柔媚秀丽书风,科举考试时应试者使用赵董书体可以大大提高考中的概率,书坛中遒媚萧散的帖学当道。翁......
本文依托两则此前并未被学界重视的史料,探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本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否\"残缺\",这一\"清明上河学\"......
翁方纲和黄易为金石至交,过从甚密,缘于二人相同的兴趣爱好.山东博物馆藏翁方纲致黄易札,共四通,反映了两人在金石方面的交往,为王......
<正>"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"由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主办、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承办,于2017年9月1—2日......
故宫博物院珍藏《夫子庙堂碑》拓本,为宋刻、宋拓、宋装之孤本。故宫庋藏的梦英楷书祇此一件。共八开半。每开八行,行八字。每半......
金山石刻为潮州石刻重要组成部分,清人翁方纲著《粤东金石略》,阮元编《广东通志·金石略》,今人欧广勇、伍庆禄补注《粤东金石略......
乾、嘉两朝是清代学术的全盛时期,以考据为主要方法的学术流派,注重资料的收集与证据的罗列,主张『无征不信』.这一时期的学者,既......
曾应《收藏·趋势》之邀,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收藏者雅集之趋势的文字。现在来看,这股雅集之风已经蔚然可观。今再受邀,开专栏著文字于......
端方是清末最重要的金古碑帖鉴藏家,字午桥,号陶斋。上海图书馆藏有大量端方旧藏碑帖善本,今从中精选五种介绍给读者。它们分别是:......
清代诗评家翁方纲的“肌理”说并未张扬某种诗歌风格,而是悬出了好诗的艺术标准.他偏离了作为中国古代文论、诗论基石的“知人论世......
铁保是清代中期的一位书法大家,书法史上将他与刘墉、翁方纲、成亲王永瑆并称为乾隆四大名家、又称与刘、翁鼎足而三。他曾在江苏......
翁方纲(1733-1818)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,精通经史、金石、目录、书法、词章之学,勤于著述,在诸多学术领域成就卓著。于经学,所著“......
翁方纲是我国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,其诗歌理论内容丰富,以宋诗为基准,是宗宋型的诗学,肌理说是其理论核心,“正本探原”、“穷形尽变......
《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》是翁方纲任职《四库全书》馆分纂官时所写的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提要的初稿,共计千余则。《提要稿》对于研究《......
学位
近日,笔者在整理馆藏古籍时,意外发现了一部清代《刘熊碑》巴慰祖双钩摹本,为白棉连纸印刷,一册,长26厘米,宽15厘米,共刻18版页,前11页面,栏......
自宋代以来,版刻古器物图谱一直是记录古物形制的最重要手段,但在清代中叶以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,全形拓技术的出现使金石研究者获得......
清代咸丰六年(1856年)会试,孙毓汶与翁同和同被取中.孙毓汶是大学士孙玉庭之孙,尚书孙玉珍之子,山东济宁州人.翁同和是大学士翁心......
袁枚、洪亮吉对翁方纲诗歌“以考据入诗”的评价最具代表性.他们的评论集矢于“琐碎零星”,重赋而轻比兴,钞书之嫌以及缺乏性情.翁......
刘墉书法是清代帖学的一座重镇。他的书法面貌迥异古人,精华内蕴,味厚神藏,对清代书家伊秉绶、何绍基、翁同龢、沈增植及近当代书......
一、程晋芳的家世及生平rn程晋芳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的诗人、学者和藏书家,也是清代桐城派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和徽商中的一员.在乾嘉......
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,翁方纲是实行此举的核心人物。现存其《复初斋试诗》手稿,其中一篇《赋得春从何处来》,讨论了四首同......
香港苏富比春拍:中国古代书画一览在2006年4月落槌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“中国书画”专场中,中国古代书画无论从参拍数量来讲,还是......
翁方纲与王渔洋的"神韵"立异,推崇实学,认为诗歌当"切己言志",并以此作为诗歌评点的标准.他认为渔洋大部分诗作都"不切实",并爱作......
翁方纲《纂修四库提要稿·史部》(以下简称《翁稿》)是一部珍贵的稿本文献,通过考证、辨析《翁稿》中史部的宋代典籍部分与《四库......
期刊
作为清代乾嘉时期北方诗坛盟主的翁方纲以金石学考证入诗,形成以“填实”为特色,以其号“覃溪”命名的“覃溪体”。“覃溪体”曾拥......
于一书下标注其底本为"本",后来学者多信其说,误以为本为从中所辑出.本文根据提要及翁方纲提要分纂稿等材料证明本为主要从和辑出,......
作为清代"四大诗说"之一的翁方纲的"肌理"说以"肌理"为核心概念构筑其诗学体系,就其大要,大致可以分为诗歌本质论、诗歌创作论、诗......
清代著名经学家、金石学家、诗人翁方纲所撰《苏诗补注》,以宋刊施、顾《注东坡先生诗》校勘并补全查慎行所录施、顾原注,具有较高的......
翁方纲是清代四大诗学之一"肌理"说的创始人,更是清代一位重要的杜诗学家。翁方纲借用杜诗提出自己的"肌理"说,并将杜诗作为"肌理"......
翁方纲作为清代乾嘉诗坛领袖之一,很注重示人以作诗途径.他在细致梳理文学史之时,对清诗的出路表示忧虑,并以修正王渔洋诗学理念和......
2000年以来,虽然学界对翁方纲的诗学理论的研究成果仍堪称最夥,但是在翁方纲四库提要稿的整理与研究、诗文的研究等方面,也开始进......
与传统"意境说"不同,翁方纲提出了"事境说",关注诗歌的叙事传统,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.翁方纲的贡献在于发现唐诗成就在于意......
凌廷堪是翁方纲的入室弟子。翁方纲授廷堪时文与经学,兼授他诗学。廷堪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都受其师影响。然而廷堪诗歌又避免了翁......